你好,欢迎来到南谯区文明网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文明实践有了新阵地
——施集镇高标准建设新时代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站所
发布日期:2019-09-04 信息来源: nqwmw 作者: 付德才 浏览次数:923

 

“没想到我都七十多岁了,还有机会走上讲堂。政府提供的这个平台真及时,地方传统文化太需要传承了!”说话的人叫王光忠,是施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志愿宣讲成员之一。

施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升改造工程近日顺利完工。今年以来,该镇充分依托志愿服务活动这一载体,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全覆盖、高标准,不断推动基层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见效。

“我每天都来这里看书,这里书多,也凉快,跟城里的图书馆一样。”家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附近的五年级学生戴思雨高兴地告诉笔者。文明实践所除了有各类书籍,还提供空调和茶水,加上旁边的科普室和电子阅览室,共同成了孩子们暑假期间避暑学习的好地方。走上二楼,这里正在排练广场舞,“以前夏天排练只能选在晚上时间,现在有了室内排练场,随时都可以来。”镇文化协管员李启霞一边跳着舞一边笑着说。

为充分发挥实践所五大平台作用,该所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“百家”大讲堂,规划设计有书记大讲堂、代表委员话发展、施集故事和传统文化加油站,采取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的方式,打造一个喜闻乐见、推动地方发展、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和探索施集前世今生的宣讲平台。

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重要载体,该镇按照1+1+12+N的模式,由老党员、老艺人、老干部组成“家乡人”志愿服务分队,12个村结合各自实际,成立12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分队及其他N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,共同构成了施集镇“传帮带”志愿服务总队。

“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宣传党的政策,传播社会正能量,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。”施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同志告诉笔者成立“传帮带”志愿服务总队的初衷。

“实践所下一步将与综合文化站、乡村文化大舞台、志愿服务广场和12个实践站实现联动,以活动为载体,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大平台的作用,共同发生化学反应。”施集镇文明创建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对此是信心满满。

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