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欢迎来到南谯区文明网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南谯区发展渔业助力乡村振兴
发布日期:2022-07-07 信息来源: 南谯区财政局 作者: 区财政局 浏览次数:1060

 

南谯区历来水产资源丰富,水产养殖面积3305公顷,其中池塘1455公顷、水库等大水面1850公顷。2022年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.21万吨,同比增幅4.6%。近年来,南谯区贯彻新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“两强一增”行动计划,通过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、水产养殖提质增效、三产融合发展等系列举措,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,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。

政策资金扶持,促进产业发展。将水产养殖作为南谯区特色产业之一,制定《南谯区整区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《南谯区2022年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总体工作方案》等文件。加大财政投入,2022年各级财政投入渔业发展资金2220万元,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渔业发展倾斜,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;强化金融服务,开展农业信贷担保工作,拓宽融资渠道,更好服务渔业发展,纾解水产养殖户融资难等困扰;开展特色农业保险,将“小龙虾”纳入我区特色农业保险,区财政补贴300万元,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重要功能,降低农业生产风险。

示范优化带动,推进绿色发展。2022年争取省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项目2000万元,全区改造7200亩标准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的规模池塘养殖基地,有效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, 解决养殖尾水处理能力,提升管护水平,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,辐射带动全区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,力争到2025年,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的池塘面积比例80%以上的目标。

强化主体培育,带动多元发展。2022年财政扶持80万元,在章广镇胡集村实施陆基桶式循环流水养殖项目。陆基桶式循环流水养殖模式,是现行条件下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,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少、养殖密度大、养殖产量高,可实现智能化养殖和养殖污水零排放。通过扶持成长性好、带动力强的经营主体带动渔业产业发展,起到示范带动周边水产养殖户转型升级、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。

注重人才培养,推动科技发展。立足渔业高质量发展,发挥科技支撑作用,搭建产学研科技平台,与上海海洋大学、安徽农业大学等签订科技服务协议,成立专家工作站,在人才培养、资源保护、品质提升、智力决策等方面聚集科技含量。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,2022年培育水产养殖经营主体骨干50余人。

推广休闲渔业,促进融合发展。依托文旅资金,引导水产养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2022年上半年南谯区休闲渔业产值276万元,接待游客2.3万人次,其中休闲垂钓营业额229万元,把旅游业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垂钓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旅游文化活动和农产品直播带货走进田园的方式,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