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欢迎来到南谯区文明网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以文明之光照亮司法为民新征程
——记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检察院
发布日期:2025-07-14 信息来源: nqwmw 作者: 区检察院 浏览次数:115

2025年5月,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检察院再获“国字号”殊荣,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。这是该院继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、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、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等荣誉后,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摘得的又一硕果。近年来,南谯区检察院始终以文化铸魂、以文明塑形,让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履职同频共振,用司法实践成效为文明创建注入鲜活内涵。

思想教育赋能,深耕文明创建沃土

南谯区检察院将学习型机关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引擎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、习近平文化思想,构建“系统学习+实践转化”的文明培育体系。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、“三会一课”等制度,院领导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学习研讨,形成“头雁领学、全员跟学”的浓厚氛围。开展“体验式”红色教育,组织干警走进滁州市革命纪念馆、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、皇甫山无名烈士墓等红色教育基地,在历史场景中接受精神洗礼,让红色基因融入文明创建底色。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学习体系:线下精心打造“小而美”的检察书吧,为“青年干警读书会”“检察沙龙”提供阵地;线上通过微信平台、工作群推送理论干货,实现学习教育“全天候”。

开展主题党日活动.jpg

在深学细悟中将理论武装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内生动力,增强践行“两个维护”的坚定自觉。院党组高度重视理论调研工作,院领导带头撰写理论文章。近三年形成调研成果20余篇,6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,3篇获省级奖项,2项课题纳入各级研究计划。1篇论文获安徽省法学会征文优秀奖,1篇入选省检察院理论研究成果库,3篇被检察系统知名期刊《检察工作》刊发,7件案件获评省级以上典型案例,《别让儿童读物成了儿童“毒物”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“三微”优秀作品。实现理论学习与业务提升的双向赋能。

文化育检聚力,涵养队伍清风正气

南谯区检察院厚植检察文化底蕴,让文明风尚浸润队伍建设各环节,大力培育弘扬“忠诚、为民、担当、公正、廉洁”的新时代检察精神。更新升级的检察文化长廊中,“南检纪念册”板块以老照片串起建院30余年的奋斗印记,干警风采墙定格司法为民的动人瞬间,成为传承检察精神的“活教材”。积极开展诗歌朗诵、文艺汇演、迎新春趣味运动会、主题摄影比赛、登山健身赛等业余活动,让干警在繁忙工作中舒展身心,既凝聚团队合力,又丰富精神生活。

我们的节日春节.jpg

在传统美德传承中筑牢廉政防线。在办公楼大厅设置“先进榜”展示集体与个人荣誉,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。积极选树宣传“最美家庭”及干警感人故事,一名干警被省女检察官协会评为“最美家风”女检察官,2名干警家庭获评市、区级“最美家庭”,实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。秉持“以俭养廉 以俭助廉”理念,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,逐步开展高能耗设备节能改造,在院内张贴节能提示,并将相关条例法规纳入学习、宣传内容,持续擦亮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誉,让“勤俭节约”成为文明创建的鲜明底色。

创新实践载体,淬炼检察文明品牌

南谯区检察院紧扣基层检察机关职能,将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。构建“党建引领+志愿服务+检察为民”的特色路径,形成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奉献”的文明实践格局。创新推行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,将实践活动纳入党员培养体系。在防汛救灾、创城攻坚等关键时刻,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24小时巡堤查险的堤坝上、检察服务大厅的窗口前、结对帮扶的群众家中,“党员红”与“志愿红”交织成文明实践的亮丽风景。

送法进校园.jpg

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检察为民最前沿。打造“文明实践+志愿服务”特色路径,依托“知心谯”知识产权保护、“小雏菊”未成年人保护等检察品牌,走进企业、社区、校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、反电诈、防性侵等普法宣传,覆盖辖区社区乡镇、学校、重点企业。在同乐街道综治中心设立“检察为民•同乐工作站”,作为延伸法律监督的创新载体,实现“四大检察”工作下沉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司法温度。相关做法获《安徽日报》、E滁州、最滁州等省市媒体报道,在最高检调研组及市院主要领导实地调研指导中得到充分肯定,成为检察文明品牌建设的鲜活注脚。

送法进社区.jpg

站在全国文明单位的新起点,南谯区人民检察院将以荣誉为动力,持续以政治建设为统领、以履职尽责为抓手、以文明实践为载体,让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检察工作的奋进力量。未来,该院将继续用司法为民的初心浇灌文明之花,以更高标准、更实举措推进精神文明建设,为南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群众美好生活筑牢法治屏障,让文明之光在检察履职中持续闪耀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