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话:
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。近年来,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扣“凝聚群众、引导群众、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”的总目标,深耕理论宣讲、道德培育、文化服务、科普教育、健身体育等实践领域,打造出一批接地气、聚人气、有温度的文明实践项目。它们或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“金钥匙”,或是浸润人心的“营养液”,或是联结党群的“连心谯”,让“文明之花”在南谯处处绽放。
本期·让我们一起走进“古镇新声”文明实践项目
基本情况
为解读准、解读透、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,充分发挥乌衣本地青年人才优势,乌衣镇于2024年5月组建了以百姓名嘴、身边好人、先进典型、政协委员、青年干部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为主体的“古镇新声”青年宣讲团。
宣讲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扣时事政策,结合群众需求,融入本土文化、发展成就、好人好事等鲜活案例,以“小话题”反映“大主题”,以“小故事”说明“大道理”,确保理论宣讲接地气、有温度。该项目荣获“2024年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”金奖。
主要做法
(一)构建全域理论人才梯队
通过“个人报名、单位推荐、择优入选”的方式遴选宣讲团成员,同时吸纳镇领导干部、村(社区)书记、党员等共同加入“古镇新声”宣讲团。建立“磨课”制度,不定期组织宣讲团成员进行集体备课、团队磨课,通过名师带徒、日常训练、实践锻炼、宣讲历练的方式,打磨出既高质量又贴近民生的宣讲“教案”。
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乌衣镇“古镇新声”青年宣讲团宣讲报告会
(二)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技术
将党的创新理论编排成脱口秀、快板、小品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,积极借助音视频、微电影、MG动画等进行辅助宣讲,创新探索AI数字人“乌小衣”,辅助宣讲员批量生成宣讲视频,实现理论和政策宣讲的全时空全天候全覆盖。通过AI技术修复老照片,重现古镇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时代发展,讲述看得见的改革故事。
宣讲团成员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快板宣讲
(三)搭建线上线下闭环平台
线下积极拓展延伸宣讲阵地,横向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农家书屋、企业、学校、文化舞台等多元平台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惠农政策、乡村振兴、移风易俗等内容编织成贴近生活的家长里短。积极开拓线上平台,建设“古镇新声”网络场景,录制微视频,依托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,将理论宣讲搬上网络。
宣讲团成员走进平欧(安徽)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“举旗帜·送理论”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
工作成效
(一)凝聚思想共识,受众反响热烈
截至目前,宣讲团已进机关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企业开展宣讲报告会40余场,受众1500余人,走进田间地头、农家书屋、文化舞台开展个性化理论微宣讲80余场,受众2000余人,项目通过趣味性、接地气的宣讲,切实提升了理论宣传的群众感染力和社会渗透力,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,促进基层思想道德建设。
(二)孵化青年队伍,宣讲力量壮大
项目建成青年宣讲员孵化基地,目前已规范化培育宣讲员37名,核心成员10名,让青年通过宣讲活动融入基层,得到成长,打造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、理论功底扎实、深受群众欢迎、宣讲效果好的宣讲队伍。同时,项目带主动走进高校,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支持和参与。
(三)优质作品赋能,品牌效应凸显
宣讲团创作《新滁人 新滁州》《赶考新征程 书写新答卷》《齐心反电诈》《传承好家风》等网络宣讲作品9部,《村规民约》快板解读、《扫黄打非我知道》情景剧等趣味宣讲作品4部,先后被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,受到省市区多家单位转载支持。